[刘建国:新版“学生守则”彰显人性关怀] 由 [智格文秘网 (www.zgdoc.com)] 小编精心整理分享,供您参阅(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)!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!本文所属栏目 [教育资讯],内容来源于 [人民网],作者 [刘建国],转载请记得注明!
☞ 此外本栏目编辑还推荐您阅读:
昨天,教育部《中小学生守则》开始面向社会征求意见。旧版《中学生行为规范》中的“见义勇为、敢于斗争”也被删除,新规更注重提醒孩子们“防溺水不玩火,会自护懂求救”。(8月2日《现代快报》)
去年9月,关于《中小学生守则》的修改计划就已经被提上日程,时隔近一年后,新版“学生守则”终于浮出水面。可以说,在新版“学生守则”中,我们看到了很多可喜的变化,之前备受诟病的抽象规定,已经被具体的内容所取代。同时,像“见义勇为”、“敢于斗争”等与中小学生不相符的规定,也未被收入到守则之中。
仔细算来,我国最早的“小学生守则”在上世纪80年代颁布,并在1994年与“中学生守则”进行了合并,一直延续至今。在那些年代,受到“学生守则”的影响,像勇救山火的赖宁,草原英雄小姐妹等都成为了中小学生们的楷模。但是,随着社会的发展,很多人开始意识到,过度的将英雄主义精神灌输到未成年人内心,与他们的心理生理发展不相适应,容易对他们造成意外的伤害。因此,对于“学生守则”的修改,逐渐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。
在网络上,很多网友也晒出了很多西方国家制定“学生守则”的模式。比如,日本主要是侧重学生在校行为的约束,像“进教室开门窗要轻、在走廊和楼梯上保持安静”等包含其中;美国则侧重学生的礼貌和纪律性,类似于“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、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”等都被收录其中;而英国强调自我保护,譬如“背心、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”等。反观我国的“学生守则”,则主要是集中在抽象的规定上,学生们不能迅速掌握到守则的实质性内容,只是停留在表面阶段。
事实上,新版“学生守则”的出炉,直指陈旧版本中的不足和弊端,力求以具体且有利于未成年人健成长的方式,来追求更好的教育效果。肯定的说,新内容的增加,不合时宜规定的摒弃,主要是基于学生心理生理的现实需求,让孩子们得到最好的教育模式。但是,“守则”的新内容、新形式,只是表面上的推陈出新,如何让“守则”的内容从纸面跃入到实践之中,则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进一步开展和完善。
说到底,“守则”的修订,只是制度层面的构建,而囿于我国基础教育的长期缺失,并不一定在短时间内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。但即便如此,充满人性色彩的守则删改,依然让我们感到了巨大的欣慰。中小学生的教育,本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,如何以正确的方式培育好学生们的操守和信念,在此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。
|